中国人向来讲究“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”,如果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总是抖腿,一般都会被旁人诟病。那你知道为什么坐的时候不能抖腿吗?
有一种说法是:男抖穷,女抖贱!这种说法最早是古代民间俗语,意思是:抖腿的男性会很穷、抖腿的女性会很轻浮。
但是,“男抖穷,女抖贱”的说法太粗鄙,很多人嗤之以鼻。不过,话说回来,在当今的职场和人际交往中,抖腿也普遍被视为一种轻浮、不稳重的表现。对此,当代著名作家&教育家刘墉、著名美食作家蔡澜等都在作品中有提及。
那么,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又是怎么说的呢?
南怀瑾老师认为,抖腿这一习惯不仅显得不够庄重,更重要的是,它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——会让我们的好运气跑光。
在《瑜伽师地论·声闻地讲录》一书中,南怀瑾老师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:
(有位同学坐在那里微抖着腿。)
脚不要抖,这个动作的习气要戒掉,不戒掉会倒霉,运气不佳。一个人千万不要抖脚,坐在那里两脚这样抖动,有钱则钱抖光,有人则人抖光,家破人亡。如果出家师父,则茅棚都会抖掉,所以抖不得的。我有好几个朋友,生意做得好好的,坐在那里腿就抖起来。我说不要抖呀,他们还说是腿自己想抖,不是他们故意要抖,而是下意识自然抖的。结果抖了三个月,五百万就抖光了。所以这是一个相,威仪庄重、庄严很重要,不可以抖,要把它戒掉才行。换句话说,你身体想抖,就是气机不能下行,年纪大一点就易得高血压了。
南怀瑾老师不止一次强调“不能抖腿”!在其他著作中,南怀瑾老师也多次提及此事,叮嘱我们一定要戒掉这个坏习惯。比如:
在《论语别裁》一书中,南怀瑾老师由《论语·先进》里孔子对于这几个学生的评论——“闵子侍侧,訚訚如也;子路,行行如也;冉有、子贡,侃侃如也。子乐。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”展开讲到了人的坐相问题,原文是:
可是他(历史妞注:指孔子)很遗憾地深深惋惜子路将不得善终。我们这里也要注意子路的“行行如也”。譬如有些人坐下来会抖腿,在相人术上,这种人有多少钱都会被他抖光,这是一种“败相”,不但钱会抖光,事业也会抖光,实际上也就是“行行如也”的一种小动作。人坐就是坐,睡就是睡,坐有坐相,睡有睡相,走有走相,吃有吃相,前面有相,后面有相,真正看相,太不简单,这是以中国文化中,形名之学作的说明。这是孔子对常在身边几个学生人品修养,表现在外形上的一个定评,虽然是简单一句话,但是很扼要。
原新华社、《文汇报》驻外记者练性乾在其著作《我读南怀瑾》中也曾提及南怀瑾老师“不要抖脚”的教诲。原文是:
那天,我们在聊天,他的儿子坐在远处看电视,南老师发现他的儿子坐的姿势不太好,两只脚在不停地抖。南老师就对他们夫妇讲,叫孩子改掉这个习惯,坐的时候姿势要端正,不要抖脚。
他的太太马上去把孩子领到南老师的面前,请南老师直接对孩子讲,并说,老师的话他一定会听的。南老师很和气地对他们的儿子讲:坐在那里不要抖脚,抖脚会把一生的财运、一生的好运气抖掉的,记住了?孩子点点头,回去坐在那里,再也不抖脚了。
那么,坐的时候,除了不能抖腿,我们还应该怎么坐呢?
在《维摩诘的花雨满天》一书中,南怀瑾老师以曾国藩为例给出了答案——要正襟危坐!原文是这样的:
儒家讲“正襟危坐”,危就是正,什么是正坐是很难讲的。以佛法来说,可以讲只有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才是正坐。儒家的正坐不同,以前的椅子不像沙发,西式沙发坐久了,到老了骨头容易出毛病。中国旧式的椅子,坐上去没有办法弯腰的,非直着腰板坐不可。以前我们作小辈的,有长辈在时,只敢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,腰自然直。我常告诉同学们,我三十岁以前没有跷过腿坐,就算没有人看到,我都不敢跷腿。
曾国藩是儒家人物,当时有个英国显要来访,他陪客人谈话一夜,喝茶嗑瓜子。等他离座站起来时,英国人发现瓜子壳圈出来两个脚印,表示他坐在那儿几个钟头两条腿没动过,事实上(“正襟危坐”)这种坐法对人体非常健康。
展开全文
在中医里面,抖腿是“精不足”的表现。在《曲黎敏精讲<黄帝内经>》一书中,作者提到:
学中医的好处就是你只要一看他的表现,就基本上能给他归类,只要是“抖”,甭管身体哪儿抖,其实都是肝病。为什么男抖穷?男子抖腿,就是精不足,则脑力不够,脑力不够,他想问题就想不清楚,想不清楚他的事业就难以成功,事业不成功他就穷,就这么个逻辑。
综上所述,抖腿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身体健康,甚至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。
南怀瑾老师年轻时
因此,无论是从坐相,从身体健康,还是从命运的角度来看,我们都不应该抖腿!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遵从南怀瑾老师的教诲,尽早把“抖腿”这个坏习惯戒掉,同时培养“正襟危坐”的好习惯,用实际行动践行南怀瑾老师的教诲,让好运气常伴左右!
参考资料:
《瑜伽师地论·声闻地讲录》,南怀瑾 著
《论语别裁(全集)》,南怀瑾 著
《维摩诘的花雨满天》,南怀瑾 著
《我读南怀瑾》,练性乾 著
《曲黎敏精讲<黄帝内经>》,曲黎敏 著
-END-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