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全文版)--第1页
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全文版)
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(简本1]更新以来,在经皮
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,PCI)及其相关
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。为此,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
病学组、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、中华心
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,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指南[1,2]
的基础上,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、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
试验结果,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/美国心脏协会(ACC/AHA)以及欧
洲心脏病学学会(ESC)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[3,4,5,6,7,8,9]、并结合我国
国情及临床实践,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
成一致共识,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。
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,本指南对推荐类别
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。
Ⅰ类:指已证实和(或)一致公认有益、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,推荐
使用。
Ⅱ类:指有用和(或)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
疗。
Ⅱa类:有关证据/观点倾向于有用和(或)有效,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
是合理的。
Ⅱb类:有关证据/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(或)有效,可考虑应
用。
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全文版)--第1页
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全文版)--第2页
Ⅲ类:指已证实和(或)一致公认无用和(或)无效,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
害的操作或治疗,不推荐使用。
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。
证据水平A: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。
证据水平B: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。
证据水平C: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(或)小规模研究、回顾性研究和注册
研究。
概述
一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
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,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(Ⅰ,C),包括:(1)
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;(2)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
疗结局和质量;(3)引入风险调控措施;(4)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;(5)
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。
资质要求:每年完成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200例,其中
治疗性病例不少于100例,主要操作者具备介入治疗资质且每年独立完成
PCI50例,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.5%,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相
关病死率低于0.5%。
二、危险评分系统
风险-获益评估是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决策的基础。运用危险评分
可以预测心肌血运重建手术病死率或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(major
adversecardiacandcerebrovascularevent,MACCE)发生率,指导医
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全文版)--第2页
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(全文版)--第3页
师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,从而为选择适宜的血运重建措施提供参考。常用
的危险评分系统特点如下。
1.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Ⅱ(EuroSCOREⅡ)[7,10,11]:
由于EuroSCORE基于较早期的研究结果,过高估计了血运重建的死
亡风险,不建议继续使用,由EuroSCORE